絕命讀詩(二):小說跟詩,詩跟電影

Munus Shih
17 min readDec 8, 2018

對,我們又來了。三個誤打誤撞相識的好友,因為大學念得太痛苦了,乾脆鋌而走險,一言不合就去練舞室(X)寫文章⋯⋯因此有了絕命毒師二。

點這裡看【絕命讀詩(一):可能不會真的談到詩】

(本文寫於2018年7月22,因為遇到亂流掉入蟲洞,搭乘時光機來到12月發表,因此文內若有出現老梗、非時事梗,請多見諒。)

|出場人物介紹|

芷慧吳:清大工程科學系,剛從香港理工大學交換回台,喜歡攝影,得過幾個小小文學獎,願望是當一個普通人。

木那斯:清大工科,不規則形狀,就算朋友不記得自己生日也不會為難他的人。以清大為據點,不務正業地學習視覺設計、藝術、文學與理工中。

張台澤:政大廣電。小說〈人們說石頭早上就在那裏〉入選九歌105年選。預計在大三拍短片,希望畢業前能出小說集。

芷慧吳(以下簡稱芷):絕命讀詩 趴兔>w<

台澤張(以下簡稱台):木那斯踹共哈

木那斯(以下簡稱木):我剛剛在玩「寶可夢探險活寶」(其實是寶可夢探險「尋」寶),我最近很沉迷那個。

好玩,看起來很像盜版,其實是正版

台:我剛看完紅衣2,好厲害的劇本,但有點神隱少女哈哈哈

芷:昨天剛把去香港交換的心得打好交出去,因為遲交差點被追殺。

木:從個人介紹看不出個所以然,其實台(澤)跟芷(慧)都是我的同窗好友。一個在高中認識、一個在大學,三個人的興趣、形狀、背景很不同,卻因為「什麼」而牽了起來,也許這個「什麼」就是今天絕命讀詩的主題(嗎)。

台:我記得我第一次見到木還把他的名字寫錯(笑)然後他超不爽

芷:其實我一開始看到木那斯,覺得他看起來很雞巴(木:喂),但看久就變可愛了。因為我在想怎麼會有人那麼年輕就蓄鬍。不過很快就聊開了,發現他蠻有想法的,後來就變得很要好。

木:我是懶得刮鬍子!!!我甚至不記得第一次見到張台澤的狀況,我只記得我們是在微電影社認識,但其實我當時根本沒在看微電影(笑),對於微電影的想像都來自於MV。

台:我上大學後好像看了比較多MV了,因為有創作的需要,高中的時候對音樂的品味真的蠻狹隘的。

木:吳芷慧的話,因為你很熱情,所以當時很快就記住你這個人。比起高中,我覺得大家更懶得去跳脫自己的圈圈,很容易就會覺得「這個人跟我是不同群的」就立刻拒絕往來。如果要說,我覺得我們一開始其實沒有特別合拍,但是你打破了那個圈圈,很少人做到這件事情。

芷:原來我是善於打破圈圈的朋友啊!我第一次聽到別人用很熱情形容我欸,大概是因為很快就發現你跟我會很合拍,所以我對你一開始就很熱情吧。

木:诶?可是我不覺得合拍耶,你從哪裡感覺到的?

台:看來人與人之間的評價往往不等價ㄋ

芷:懶得解釋的現象,我稱之為緣分。

台:感覺那個時候能跟木串起來,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感覺木很好相處,雖然他很常臭臉,但那好像不是木真正的感受,他可能只是太忙(?)。

木:我有嗎????我要插入黑人問號。

(插入)

台:不然就是我太善意地解釋了(笑)

木:我是說我哪有臭臉。

台:這讓我想到,你們對自己的臉龐清楚嗎?我們上傳播概論,有一個理論(好像是某個漫畫理論)是人對於自身的模樣總是模糊的,很少人能準確地不看鏡子畫出自己的模樣,但臉明明長在你的「臉」上。所以你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啥時擺了臭臉給我看,哈哈哈。

芷:我想起我有畫過自己的畫像,不過不是對著鏡子,是看著自己的照片畫的,看鏡子畫會覺得很奇怪,不過後來大家都說我畫得不像。

木:對著鏡子比對照片難一百倍,我曾想過看鏡子時看見的是自己的鏡像,這一生都沒有辦法透過正像看自己的樣貌,就像我其實不熟悉自己的身材或動作。我很喜歡顧里所謂的「鏡中自我」,關於我們是如何透過他人或社會給予的評價去建構出一個自我,雖然也同時想到唐太宗的「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有點俗XD就是了)。

台:鏡中自我!

草間彌生無限的鏡子。

芷:真的仔細看過自己的臉是開始學化妝的時候,這時候就會發現原來眉毛沒有對稱。不過還是很難形容出自己的長相欸,像是新聞裡面有提過辦案時會請一個畫家把形容的罪犯長相畫下來,方便以後指認,我覺得找出犯人的機率好低,我連自己長怎麼都無法精準形容了。

台:所以才會推「測描法」,有時候正面描寫很多文學家都寫過了QQ但側描好像就有無限可能。

我們將自己化做他人,揣摩他人觀看自己的方式看自己,此時,自己也儼然成為觀看著自己的他人之一。

台:「我們將自己化做他人,揣摩他人觀看自己的方式看自己,此時,自己也儼然成為觀看著自己的他人之一」~某個學姊的攝影畢展。我蠻喜歡這句話的,我們自己也是一個他者,我們能冷靜地觀看自己面對個社會的樣態,我們也許喜歡/討厭這個樣態,但我化成一個表面,一個工具,一個保護「觀看我」的武器,我,在社會上,終究是一個器具,雖然很老套,但只有去面對這個工具,我們好像才能更認識自己。

木:這很有趣,這是藝術中很常探討的問題,在藝術理論書《觀看的方式中》提到「觀看先於言語。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接著才會說話。不過觀看先於言語還有另一種義涵。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世界包圍著我們。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知道的世界,兩者間的關係從未確定。」

木:我想到文學作品中,也會不停變換或玩弄人稱(Point of View)去達成作者想要營造的效果。像天才推理小說家乙一的〈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就在小說中用了非常特別的人稱,敘述者是死掉的主角(有如小說《蘇西的世界》),卻在語氣中對於殺死她的兇手兄妹檔透露出了不只憐憫還有同情的語氣,讓觀者隨著她全知卻刻意在重點略過的觀點,製造了非常完美的Dramatic Irony,嚇得我一愣一愣的。

木:紀念版封面設計是聶永真

芷:《蘇西的世界》我蠻喜歡的,用死去的蘇西回來看人間,看父母,看兇手,她的語氣中卻不帶有恨(或者說很少),讓我想到我以前很喜歡的一個懸疑小說《巴斯特的耳朵》。

台:戲劇的諷刺真的很常用,上現代文學的時候,老師就提到Knowing很重要,誰知道了什麼,誰不知道,誰知不知道誰知道或不知道什麼,光是這個技巧好好用就可以寫出好作品了,作者的頭腦要很清楚哈。

台:木,你真的在大學的時候跟我吸收了差不多的東西哈哈哈,很欣慰沒有看到你栽進理工領域然後就沒有接觸藝文了,但我倒是很少碰理科哈哈哈。

木:我就不務正業。大家說到這個有沒有想到〈斷章〉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台:有很多層的觀看,主角的觀看與被觀看,閱讀者的觀看與所帶出的聯想,確實很厲害的一首詩。

木:他前兩句對得非常漂亮,用「你_在_上看風景、看風景_在_上看你」,重複的句子去架構出不同的人稱,你在看風景而有人在看你,有種連綿地、不停注視下去的感覺。後面的兩句則用類似的重組句子,卻選了一個很美的動詞「裝飾」。我覺得現代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選對動詞,好的動詞可以製造情境外,還能連結意象「明月」、「窗子」和「夢」,讓結尾餘韻猶存。

芷:我想到一首很類似的,簡媜的〈夢遊書〉

世界在你掌中,你在誰掌上?
世界在你夢中,你在誰夢裡?
寒雨的子夜,你用來回憶還是遺忘?
你厚了,或更薄了,訂明日的盛宴還是向昨日賦別?

芷:這種反覆連綿的句子充滿韻律性,我覺得這是詩很好讀的重要元素。

木:這兩首詩都在自身的格局外製造了更大的空間。

台:夸克(推眼鏡)外面的世界嗎哈哈哈

木:夸克啥的好煩啦XD,若用科學來說,就像是在地球外還有許多星球、銀河系外還有更多星系、宇宙外還有許多宇宙。雖然人類好像很討厭自覺不在世界的中心點,但我正喜歡這種宏博,想像宇宙在不停擴張中、不停延展中,我們就越來越渺小。可以渺小一點很好,如果這樣想一切都會變得開朗,自身的決定毫不重要,豁達一點,可以認真的去犯錯,讓我想到鄭愁予的《偈》的那種豁然。

不再流浪了,我不願做空間的歌者
寧願是時間的石人。
然而,我又是宇宙的遊子,
地球你不需留我。
這土地我一方來,
將八方離去。

台:我舉一個很爛(或令人討厭)的例子,但也是由小而大。《移動迷宮》或是很多反烏托邦小說有一個套路,那個套路是這個小世界經過世界大戰毀滅後,政府把人民關在一個小小的地方,最後主角發現外面有更大的世界。這其實是個不錯的套路,但被用爛了!所以我看到後面有點厭惡這種故事結構。

芷:我很喜歡的反烏托邦作品是《飢餓遊戲》,小說版非常精彩。我最喜歡的部份是女主角的細膩心思,雖然這類作品通常都把主角神化了,但情節來說真的很刺激,讓我高中時連上課都會偷看。作者花了蠻多時間解釋故事中的社會制度,再用主角的視角去看那些不平等的社會階級,從一個殺人取得冠軍的飢餓遊戲中,影射整個社會體制,再環環相扣每個情節,結局的部分有個twist,還保留給讀者一點驚喜。

濫觴。

台:我沒diss飢餓遊戲因為感覺她是反烏托邦小說的濫觴哈哈(?)應該說是近期這波風潮的開端,很新穎我也很喜歡。

木:我很喜歡的反烏托邦小說是《來自新世界》,他帶點民俗魔法、禁忌跟懸疑的架構,是非常好看的一個作品,在最後的翻盤也超級難猜,讓我大吃一驚。最後也帶出了一點人性的反思跟探討,我覺得是很完熟的作品,改編的動漫雖然有作畫失敗的感覺,但也還是很好看。

木:反烏托邦小說會有這種發展,我覺得是意料之內的事情。反烏托邦這個世界觀就是建立在社會有很莫名其妙、偏激的制度,結局要有個大翻牌很容易就會說是「其實還有外面的世界」去解套大哉問,這個主角所身處的世界為什麼會有這麼恐怖的制度、這麼不合邏輯的狀況。有點類似網路上很爛尾的「植物人做夢幻想了整個故事」說。

台:其實有蠻多變形的,我近期蠻喜歡的反烏托邦是《噤界》,他不去探討這個世界何以造成,主線任務是讓我的家人活下去,最後他們找到方法對抗怪獸,故事就結束了,期許有意寫反烏托邦的創作者可以多想想其他可能性,我們要創新哈哈

木:我想到李敏勇撰寫戒嚴的詩集《暗房》,用暗房不能見光的意象,很完美的比喻了制度在恐怖平衡下的脆弱。

這世界
害怕明亮的思想
所有的叫喊
都被堵塞出口
真理
以相反的形式存在著
只要一點光滲透進來
一切都會破壞

台:戒嚴容易/戒你難 ~蔣中正(撈妹語錄請忽略)

木:(忽略)類似的詩我還有想到〈牆外──於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周年〉,這首超級美,整首詩都很漂亮,這裡擷一小段就好,剩下請大家按連結仔細閱讀。

( Wikimedia Commons)

他們說:所有真理都是
太過堅實的謊言
還記得嗎,那道牆
穿過三座森林,十條河流
和五百個荒蕪的陽台
將嘆息與陰影分開
把光和自由圈養起來
像海困住一座島的氣候
而我們在比較乾燥這端
出生、行走、練習撐傘
偶爾眺望彼岸,那道牆
起初是鐵絲網,後來是磚
彷彿我們的習性、生活
在小小的門窗之間
被刀叉和鞋襪建造起來
一道環狀的牆,讓世界對我們
始終置身事外──
眾生喧嘩,我們的沉默浮貼於壁
如此狹窄,和影子一起
在日昇日落裡漸次透明、稀薄

芷:我突然想起一首很美的詩,也是很撩。如果有人寫這首詩給我,我會感動地臨表涕泣吧。

陳繁齊〈十月〉
⠀⠀⠀⠀⠀
曾經攜手的人
現在走到哪了
再聰明也不會知道吧
我們是註定分離
就再也看不見彼此
⠀⠀⠀⠀⠀
帳單過期,打開窗戶
發現冬天已經快要來臨
不再完整以後
一切的一切
都那麼猝不及防
⠀⠀⠀⠀⠀
抄寫過最美的句子
畫過最大的地圖,都扔了
後來開始習慣折疊
對折的愛情比較小
但比較厚
⠀⠀⠀⠀⠀
只是漸冷的日子裡
失去愛人的雙眼特別寬廣
總看見大街上處處
有人擁抱
有人愛得很好

芷:裡面我最有記憶點的句子是「對折的愛情比較小,但比較厚」,這樣的愛情觀應該給很多人上了一課吧,反覆朗誦更能讀出它深層的意涵,我常常不會完整的記住一首詩,通常是那麼一兩句很關鍵的句子,會讓我一直放在心底,然後未來某日再看到,就會立馬想起來。

木:「我把我對摺,輕輕把你也對摺」(噁,太芭樂)我很喜歡他選的月份,十月,正開始冷的季節,所以他說漸冷的日子,冬天快要來臨,逝去的愛情也漸漸冷卻、冰封。

木:電影《秒速五釐米》(怎麼那麼容易想到它),在第一部分,男主角遠野要去找青梅竹馬,但搬家到別個城市的篠原。那是沒有messenger的時代,他們只能先約定好火車抵達的時間,怎料卻遇上暴風雪,火車不斷誤點。窗外大雪紛飛,緩慢前進的火車推進著時間,篠原不知道遠野到底是誤點還是沒有到,觀眾和遠野一樣也沒有任何方法知道篠原會等自己到什麼時候,。一開始坐立不安的遠野,急度渴望做點什麼的迫切與焦躁感,也在紛飛的大雪中被掩埋了。

木:冬天裡,有愛人的人們在大街上擁抱取暖,失去愛的我們也只能緊抱自己,在漸冷的日子裡對折寂寞。

台:聽說大部分的紙張最多只能對折7次,若超過這個數字大部分紙張會斷裂,因為外層紙張延長度不夠的關係。這是不是某種隱喻,一份感情從平白的一張紙開始,每次相愛對折厚度增加,但她終究有一定的限度,任何想強加在這第8次對折的壓力便會壓垮紙張。

台:更有,當你把紙張攤開的時候,會看見一格格的摺痕,每個格子乘載你們的記憶,你可以在上面寫著上你們一起做過的事,但那些摺痕再也無法撫平,跟人相處就像拿到一張白紙,你會開始折,你會畫畫、寫下你們的心情、如果你有創意可能會把紙張折成任何你想要的形狀,紙鶴、烏龜、飛鏢、甩炮,紙張能重複利用,任意變形,紙會開始柔軟,也就越能成為任何樣子,能包容更多可能,但它會漸漸脆弱、破舊,開始從裂痕產生破洞,而到那時候,往往很難復原。

木:題外話,塗佈紙更容易皺摺,因為有塗佈層的關係,一折就會折破塗佈層露出下方的紙漿。(職業病)

台:講到紙,我有一個小本本,高中開始記錄一些點子,我現在還在記,已經到第438點了哈哈哈。

芷:我高中的筆記本裡面寫了很多徐志摩、張愛玲的句子,也有一些其他作家的名句,都是為了那時候考作文時用的。還記得那時候最流行的是抄五月天的歌詞……

木:我知道啊,你還寫了什麼名言佳句。我第一次看到嚇死,密密麻麻的讓我想到蘿瑞‧安德森跟黃心健合作的《沙中房間》。

蘿瑞‧安德森跟黃心健合作的《沙中房間》

台:裡面偶爾也會寫下身旁朋友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它從原本很乾淨的本本,現在已經爛爛軟軟的,我之所以記下來,是希望當自己要創作時能有些想法,但後來我回顧,發現裡面的點子,越是我當初認為不可能成為素材的,往往都用上了,反倒那些很完整的想法,完全不知道如何用。

台:《沙中房間》好酷!我看過一些卡夫卡的手稿(雖然我讀不懂),但真的有夠亂,跟鬼畫符一樣,所有的字都擠在一起。那種全部都擠在一起的字,對讀不懂德文的來說會感到寫手是不安地、焦躁地,這恰恰反映在卡夫卡的內容上。

芷:卡夫卡我只有讀過變形記,也看過電影版本,讀完後有種無力感,從主角變成蟲以後跟家人的關係來看,很同情主角。卡夫卡本人的背景也是很複雜,所以我想變形記應該跟他自身生活遭遇很像吧。

木:卡夫卡哈哈,他的字可能比你還要醜。但我覺得這種東西就是手稿的美妙之處,讓靈感在紙上隨機迸發的線條。我最近去看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穿越─正義:科技@潛殖」裡面就有一位藝術家,著迷於旁聽法院的審判,並在每次旁聽的過程中隨意讓筆流動、寫畫,以後設的態度去看待自己隨筆中的符號與意象,讓潛意識隨意流動,大抵就是超現實主義受佛洛伊德《夢的解析》所影響的吧。

台:雖然手稿是多麼不安,但卡夫卡不管是《審判》、《城堡》、《變形記》,我還記得當時讀的時候,能感受到敘事者是非常理性的,卡夫卡一直反覆在辯證幾個主題,關於人為何出生在這世上、何謂荒謬、是某值得追尋人生目標。

台:很理性,但很煩,劇情大多時候靠腳色獨白或對話呈現,每次辯證都只前進一點點,有時候又會回來到先前的論點,如此反覆,不難怪大部分讀者對卡夫卡怯步。

木:不覺得在概念上很像異鄉人嗎?手法上也像。那種徬徨、巨大的不安感,被生命與時間拖走著的感覺,我們所渴望與追求的一切其實正是綁住我們的枷鎖。

台:卡繆受卡夫卡影響深遠,好險卡繆的文筆清晰多了,我也很喜歡卡繆,他是有計畫的在寫作,卡繆札記台灣也有出版,我讀過一些,他會把情節的發展寫在他的本子上,好佩服,我有時候就算把故事大綱寫下來,也不一定如此發展故事,他功力之深啊

木:我們要偏離主題了。我覺得差異在於卡夫卡對於寓言故事著墨更多,〈飢餓的藝術家〉是我很喜歡的一篇。但若只說卡夫卡與生活抗爭卻失敗的痛苦感與無力感,我會想到這首〈煤〉,杜十三寫給一九八四年七月煤山礦災死難的六十六名礦工。

孩子
我們生命中的色彩
是注定要從黑色的地層下面 挖出來的
家裡飯桌上 綠色的菜
白色的米
街頭二輪的彩色電影
媽媽紅色的拖鞋
姊姊的綠色香皂
還有你的黃色書包
都是需要阿爸 流汗
從黑色的洞裡 挖出來
今後阿爸不再陪你了
因為阿爸要到更深 更黑的地方
再為你 挖出一條
有藍色天空的路來
阿爸,你不要再騙我了
家裡的所有的色彩
其實,都是假的
我早就知道
家裡的飯菜是煤做的
媽媽的笑容姊姐的衣裳
還有我的課本和鉛筆……..
統統都是煤做的
甚至連您啊 我想念的爸爸
不也是煤做的嗎?
可是 阿爸
我卻寧願丟掉所有的色彩
陪著媽媽 姊姊
守住洞口
拼命的用眼睛去挖 去挖
挖出一具
黑色的

台:啊我有抄《飢》的句子,好像跟掌聲有關(我沒帶出來),〈煤〉也很讚ㄟ,不錯耶我們讀的東西有部分重疊哈哈哈。

木:差不多要收尾了。我發現我們三個人會引用不同的聯想去解讀我們喜歡的詩,可能從小說 、可能從電影,回應我開頭所說的『 從個人介紹看不出個所以然,其實台(澤)跟芷(慧)都是我的同窗好友。一個在高中認識、一個在大學,三個人的興趣、形狀、背景很不同,卻因為「什麼」而牽了起來,也許這個「什麼」就是今天絕命讀詩的主題』,我們來自不同城市,擁有不同背景,而這正是解讀作品當中最有趣的點,去高度仰賴成長過程中不同的個人經驗。

木:這個「什麼」也許就是,我們把個人體悟與所接觸過的作品一同視為文本,互相映照去闡述彼此這件事。即使我們的興趣、形狀與背景完全不同,卻同樣可以產生連結,因為對我們來說,解讀作品就是解讀自己,分享作品就是分享自己。

木:我們看似是在借著一個文本去闡述另一個文本,實質上是在探索自我與相互交流,這種模式從初始繫起了我們,而成就了現在的我們,跟「絕命讀詩」。

(完)

|幕後花絮|

大家好我是木那斯,謝謝大家收看我們的胡言亂語。
由於芷慧跟台澤都是大忙人(出賣他們),所以撰寫的過程中我們一直中斷計畫,先去做別的事情,稿子如果有不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兩位比起我都是在文學造詣上更有成就的大人物,如果大家對他們有興趣,以下附上他們的連結跟作品。

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次不同時間見。

張台澤:就讀政大廣電,〈人們說石頭早上就在那裡〉收錄《九歌一○五年度小說選》,〈他們那一輩人〉獲道南文學獎。
https://episode.cc/about/super1leo

吳芷慧;作品曾入圍北一文學獎、月涵文學獎等並獲獎,大二時交換去PolyU讀書, 夢想是當一個普通人。
https://medium.com/@smile22950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支持我們寫更多這類的內容,請幫我按下面的「拍手」👏 拍 1-5   下:表示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有意思。
👏 拍 6-10 下:表示你支持這系列,希望我們繼續寫下去。
👏 拍 11-20 下:表示你很贊同我們的觀點,也很支持這系列的企劃。
👏 拍 20下以上:表示你已經迫不及待看到下一篇了,我們也會為了你盡快生出來的~~

--

--

Munus Shih

木那斯,清大工程科學系 → Parsons 設計與科技研究所⚡⚡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分享和聊天 💫持續專注學習設計/工程中 🌌 http://munusshih.tumbl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