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身為第一志願的學生,我很抱歉

Munus Shih
21 min readJul 12, 2018

我曾跟別人說過念第一志願就像戴上荊棘做的皇冠,那是一種刺痛的榮耀。我要很努力才能追上那個金字招牌、那個名字,而且深怕落後。

|開場人物介紹|
木那斯。新竹實驗高級中學畢業,現就讀清大某冷門理工科系。興趣是創作跟設計,覺得人生最幸運的事情就是有很多好朋友。

心悅。新竹實驗高級中學畢業,現就讀台大電機系,是名符其實的「第一志願」學生。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女人,興趣是發奇怪的文章跟遊走老師眼中欠揍邊緣。但是每天都固定吃活動中心自助餐。

盲目追求第一志願的我們,是不是變成了讀書機器呢? (credit : unsplash)

木那斯 (以下簡稱木)糟糕,開場白到底要說什麼。

心悅 (以下簡稱心) 就這樣吧,純真可愛真情流露,笨拙沒有規劃。

木:總而言之今天想聊的就是「第一志願」這件事情,雖然跟心悅比起來我是不合格的第一志願學生,清大在大家眼中頂多是第二志願而已。

心:台大電機系真的在大家眼中是第一志願,雖然分數比醫學系低,但是不會拿來比較,因為類組不同。第一志願這個標籤某種程度讓我遇見陌生環境的時候有個防護罩的感覺,安全感(?)

木:你說的安全感我也有同感。那時侯選科系的時候,我有正取台大外文系,不知道為什麼,但台大外文好像在老一輩眼中就是所謂「文組的第一志願」,當時很認真的猶豫了一下。現在念的科系雖然是理工科系,在清大卻是冷門科系。進這個系之後,身邊沒有一個同學是把這個系當第一志願的,大家都是不小心一頭栽進來,當時每天都有很認真的在思考自己是不是選錯系了。我印象很深刻,在迎新茶會的時候學姊還問我,念那麼好的高中,應該是沒考好要把這個系當跳板吧,聽到時內心震懾了一下,回家才氣憤不已,我記得有跟你說過。

心:學姊耶……說這種話,根本抹滅新生的美好想象。可是我能理解她想表達什麼。畢竟頭銜提升經濟價值,經濟價值提升頭銜,一直循環。用這種標準,一個系「廢不廢」真的可以清楚看出來。至少有經濟方面的指標,像是薪資或是僱用率之類。

木:真的嗎?我以為現在是大家都會念研究所的時候了,研究所感覺又是另一種大洗牌。就像國中升高中時很在意自己是不是念第一志願,但不是每個「明星高中」的學生長大都會考上社會既定的「頂尖大學」,大學好像也是一樣會再翻牌一次。我跟我媽說,剛上大學時人們會問你高中讀哪裡,剛上研究所時人們會問你大學讀哪裡,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人們會問你研究所念哪裡,但工作一段時間後,工作經歷已經比研究所重要了吧?還是我想得太簡單了。

心:唉,大學以上的「資歷」本身也只能當作門票而已。不過,科技公司看大學部看得蠻重的。認識的親人是公司高階主管,他說他們面試的時候,會把台大大學部看得比研究所有「價值」qq。當然到最後還是比實力啦。

木:這我倒是不知道耶,我不太了解科技業的面試,我本來想的狀況是,因為研究所的選擇很多,所以到時候又會有分門別類的狀況。拿電機來說,電機系的研究所可能有電機所、電子所、通訊所,遠一點可能有資工所?但也有可能外系,比如機械系考入電機所的概念,這樣到底該怎麼比呢,如果是同一個大學的話?還真是難以一言道盡呢。

心:其實我也不是很理解詳細情況,但是他們有一個價值觀我是確定的,那就是「台大電機大學部比研究所部難考,所以大學部出身比較優秀」。

木:大學部比研究所難考這件事情好像到處都是,清大是這樣,在中國也會問你讀北清華是大學部還是研究所,如果是大學部他們就覺得厲害。

第一志願還可以提供人躲在一張很厚的標籤底下。隱藏自己,亮出標籤,就不會擔心被社會大眾評判,也不用擔心大家第一眼見到你就要接觸真正的自己(心虛的自己)

心:這是大學讀第一志願的好處之一吧。起初找工作會比較順利。喔,第一志願還可以提供人躲在一張很厚的標籤底下。隱藏自己,亮出標籤,就不會擔心被社會大眾評判,也不用擔心大家第一眼見到你就要接觸真正的自己(心虛的自己)。如果直接說台大電機,大眾馬上會被某種朦朧印象蒙蔽,能把沒自信的自己藏在那層印象裡取得安全感,這也算是好處之一?

木:你不覺得那是好處同時也是壞處嗎?在選擇志願的時候可能會被綁架,其實心裡有比較想要的科系,但他可能相對不符合社會的價值觀,所以選擇大家認可的「第一志願」,自己心裡也會比較踏實一點。

心:我超認同。我也是被綁架的一員。但其實除了被綁架之外我也不知道可以有什麼更好的選擇了。應該說我是自投羅網的。把那一坨不知為何而努力、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何在的難解毛球藏在金光閃閃的珠寶盒子(第一志願)裡,暫且覺得心安,其實自己心裡面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極度的不了解自己。

木:我一直很羨慕可以自信說出自己念的系的人,那是一種認同感,缺少了認同感,就很容易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我記得以前念高中時我可以膚淺地驕傲一下說自己念的是實驗高中,但上大學以後我反而很害怕提到自己的高中,因為我覺得自己的系很爛。實驗的同學大部分都念台大,我覺得說自己是實驗來的很丟臉。

心:的確,我就是不知道怎麼自己肯定自己,所以需要外界肯定我來安撫我內心的茫然,努力考上可以「說出口」的台大電機系。如果自己有辦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應該會對科系的掛名花不花俏好不好看少一點罣礙吧。因為有更在乎、更堅信的事物。

木:我剛上高中時其實覺得自己是很僥倖考上的,大考就是這樣嘛!當時基測錯超過3題就考不上實驗 (高中) 了,多少有運氣的成分在。尤其我剛上高中成績又特爛,一開始都在倒數徘徊,常常覺得自己很笨,跟不上大家。我記得我常常跑到實習老師們的辦公室找他們聊天,然後會抱怨自己這麼努力了還考不及格之類的,他們常常鼓勵我或幫我複習科目,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謝。

心:有點誤打誤撞結果換來一身被期待要表現得很好的壓力?

木:不知道耶,其實每次模擬考PR也都是99,只是真的沒想到會考上。當時覺得實驗的大家應該都很厲害,一開始會很容易覺得怎麼努力都追不上大家。但其實高一下成績有漸漸起色,有一次還不小心考到第七名,高二三的班排也都維持在中間,老實說也並沒有特別認真每天K書23小時之類的。所以可能自己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笨,但那種怕比不上別人的壓力還是存在著

上了大學以後我覺得身邊都沒有人真的鳥我到底表現如何,但我還是會因為自己信仰分數的習慣根深蒂固而用分數鞭笞自己

心:我覺得是周圍人跟自己的信念導致這種壓力存在。我常常覺得,即使自己看破學習的真諦是在紮實而不在數字,但只要其他人會用成績來褒貶自己,自己就還是無法不去在意。還有一種情況,即使身邊的人不把我當一回事,但我已經被制約了,根本跳脫不了用分數來當作自尊心來源的思考模式。上了大學以後我覺得身邊都沒有人真的鳥我到底表現如何,但我還是會因為自己信仰分數的習慣根深蒂固而用分數鞭笞自己。即使已經在台大電機,即使已經考得好了。

木:我覺得這就是念第一志願另一個好處也是壞處,擁有一群優秀的同儕,太優秀了,讓自己壓力很大。我討厭自己像你說的,太信仰分數或志願之類的,並極力擺脫這件事情,但他好像根深蒂固的擺脫不了了。想到身邊的朋友到國外很厲害的學校念書,找到很厲害的實習工作,或念那些厲害的科系、接觸厲害的人,就會覺得自己到底在幹嘛?明明我們曾經就坐在隔壁,怎麼一下子就差了那麼多。

念第一志願另一個好處也是壞處,擁有一群優秀的同儕。 (credit : unsplash)

明明我們曾經就坐在隔壁,怎麼一下子就差了那麼多。

心:我深深覺得,我像一隻狗,原本走在一條路上,有一個目標,但一聞到食物就會轉頭就瘋狂的去啃去吃,沒辦法克制自己。我沒辦法克制自己去跟別人比較分數。從分數上取勝,是內在一無所有的人最快得到滿足的管道之一。如果我一直跟同年齡並駕,就會一直像聞到食物的狗一樣,完全沒辦法去走那條正確的路。所以我休學了,可以把我的學習進程跟他人分開,用強迫隔離、強迫離開那塊食物的方法,設法找到自己內在真正的動力來源。但是自己一無所有,又失去了原本的食物,所以在找到新糧食之前,一路上只能很餓,很痛苦。

木:如果你的肉是成績、是GPA,那我的肉就是學歷。現在大學轉系或重考很頻繁,或是我身邊的人特別頻繁,如果有人本來是念不是「第一志願」的系,但後來用各種方法進入那個系,我聽了都會生氣。以前我以為生氣是來自於這個社會綁架我們的志願,但後來我覺得憤怒是來自於忌妒

心:我們兩個這點好像。我好想找到一個讓自己「分心」的事物。我可以熱愛,專注在上面,而忘記要跟別人比較,忘記要去每個人的眼光裡採集自尊心。我覺得我漸漸有點頭緒了,雖然沒有具體的事件或是目標,但是現在漸漸懂得為什麼要學習。有點難以名狀。那是一種「想為自己未來的幸福努力」的感覺,那種感覺讓我現在比較不在意別人與我差多少。當然,如果看到親友考得比我好,還是會不自禁的被刺激到。但是轉過頭來獨處的時候已經不會像高中時那麼瘋狂執著了。你不也找到了有熱情的領域嗎?你覺得他有幫你不要那麼在意第一志願壓力嗎?

我現在很害怕這件事情會讓我失去熱情。我覺得沒有什麼比對一件你熱愛的事情失去興趣更可怕。

木:你正好說到我想說的,我有一陣子完全沒有專注在課業上,而是在做平面設計,做得很好、也做得很開心。但這很可怕,漸漸的我又開始拿這件事情比較了,我會害怕自己比不上別人而沒辦法好好享受創作的樂趣,慢慢變成一種新的壓力。最近培養的新嗜好是學習網頁的語法,並轉向作更純粹的藝術、新媒體形式的,我現在很害怕這件事情會讓我失去熱情。我覺得沒有什麼比對一件你熱愛的事情失去興趣更可怕。就像你說「為自己的幸福努力」一樣,但現在的狀況是,那個幸福感消失了。

心:我能理解你說的。我不得不承認,自信心雖然可以是自己發出的,但某種程度絕對是與別人比較出來的。我很喜歡一個領域時,我會害怕去全力學好它。聽起來很荒謬,但我可能不敢去承受「全力去愛還是比不上別人」的挫折感。

我很喜歡一個領域時,我會害怕去全力學好它。聽起來很荒謬,但我可能不敢去承受「全力去愛還是比不上別人」的挫折感。

木:我完全能夠理解!我聽過一種說法是,教育小孩時不要說他很聰明,所以只要努力一點點就可以考好。因為這樣小孩在考試的時候,反而會不想全力以赴,擔心自己全力以赴還是考不好,就證明自己不再聰明了。我完全能夠體會這種感覺。

心:認真的覺得,工作這種與人廝殺的,要選次喜愛的領域,熱愛的興趣領域只能保留給自己。至少我自己是這樣,我沒有偉人傳記裡面「勇敢追夢不畏挫折」那麼勇敢。

木:你現在在說的是你跟我說過的,你曾掙扎要不要去念藝術科系嗎?

心:是啊,但是就像你說的,我害怕救贖變成惡夢。救贖變成苦難,那就真的沒有救贖了。還不如當一個還可以的工程師,放假去畫室畫一畫就好。

木:這個議題也很有趣但有點偏題了,我想我們可以改天再來聊一聊為什麼我們後來都沒有去念藝術相關科系,雖然這並不停止我們創作。

心:對啊,有點偏題了。會偏成這樣好像是因為在探討怎麼擺脫第一志願的陰影…..。

木:聽起來好SAD。我曾跟別人說過念第一志願就像戴上荊棘做的皇冠,那是一種刺痛的榮耀。我不知道心悅能不能體會,因為你一直都是「很有成就」的人,但我要很努力才能追上那個金字招牌、那個名字,而且深怕落後。

念第一志願就像戴上荊棘做的皇冠。 (credit : unsplash)

我曾跟別人說過念第一志願就像戴上荊棘做的皇冠,那是一種刺痛的榮耀。我要很努力才能追上那個金字招牌、那個名字,而且深怕落後。

心:對我來說那個名字是我的浮木一樣。因為某些原因,我對自己很沒有自信,需要緊緊抓住一個防護罩,讓我少一點被這個世界攻擊的感覺。我比較像全身本來就非常刺痛,戴上荊棘皇冠反而能緩解疼痛一點,這種感覺。

木:是那種「你有想過未來要做什麼嗎?」沒有。「你怎麼這麼沒有想法!」但我念台大電機。「哦,那沒關係,你很棒。」這種感覺嗎?

心:我好像非常需要別人覺得我很棒。

木:「哦,那沒關係,你非常棒,反正你讀台大電機,沒有思想也沒有關係,那跟台大電機比起來根本不重要。」這樣。 (笑)

心:那是一種很心虛又孤獨的安全感。想像初次見到一個人,我可以跟他說我是台大電機,然後我就可以在心裡想像他覺得我很棒,而且光圈效應會讓他連帶下意識的覺得我其他部分也不錯。但是我心裡不這麼認為,我不覺得自己很美好。我只是取得了表面的安全,心裡還是搖搖欲墜

木:那你本質上跟我是一樣的。我也是會很樂意讓別人知道我從實驗畢業後考上清大,但他們不能問到我的系或我的成績或我的夢想,因為我沒有答案或一個理想的答案告訴他們,在那塊招牌後面,我就是一灘爛泥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忙著找光鮮亮麗衣裳蔽體的爛泥呢?

心:為什麼我們會變成忙著找光鮮亮麗衣裳蔽體的爛泥呢?

木:雖然這樣說很憤世忌俗,但就是社會吧?我很討厭聽到別人說「讀書機器」這個字,以前我只覺得是因為自己就是讀書機器。

心:我們的螺絲跟螺帽還有齒輪都是你們栓上的xD

木:但後來有一個更可怕的想法。當我開始做設計、開始玩音樂、開始寫詩、開始學程式,開始去避免自己成為一個讀書機器的時候,時間就被犧牲了,我不可能同時兼顧課業跟那些其他的事情,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當然成績會退步一點。我自己覺得是值得的,但我發現社會根本不鼓勵我們這麼做。社會一邊譴責讀書機器,一邊又鼓勵大家、暗地裡用價值觀批鬥大家成為讀書機器。就像我們一開始說的,先看學歷、再比能力。這還是一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那些譴責的聲音讓我覺得很虛假。

社會一邊譴責讀書機器,一邊又鼓勵大家、暗地裡用價值觀批鬥大家成為讀書機器。

心:人們對能力的指標太缺乏想像力。雖然找到問題出在哪裡,但一想到我們終究要想辦法在現在的體制裡面盡力獲勝,就覺得疲累不堪。

木:我完全可以理解。我曾經很生氣,很像龍應台說「台灣人,你怎麼不生氣!」但我的範圍是學生們,或體制下的人們。但我在想盡辦法擺脫體制時,才感覺那種巨大的無力感,像被一個「巨靈」壓制著。後來我覺得,畢竟活在這樣的狀況下,就要照遊戲規則玩。像下牌一樣,你可能覺得規則不公想擺脫他,但那也要等到你有足夠能力時才可以,如果你現在放棄、逃避,那你就是違規,而違規的分數就是零

心:的確。其實我很感謝過去的自己。她的努力雖然是一股腦地,是不健康的,但是提供了我現在追求更好未來的資本。我不感謝這個體制。你如果說體制造就了過去的我,我感謝過去的我也算是感謝體制,那就搞錯了如果沒有體制的壓迫,我根本不需要造就些什麼。所以終究我感謝的是自己的努力。我現在站在這裡,未來比較有能力取得經濟獨立,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如何在被逼迫著當怪獸的慣性下學會當一個人了吧。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忙著找光鮮亮麗衣裳蔽體的爛泥呢? (credit : unsplash)

如果沒有體制的壓迫,我根本不需要造就些什麼。所以終究我感謝的是自己的努力。我現在站在這裡,未來比較有能力取得經濟獨立,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如何在被逼迫著當怪獸的慣性下學會當一個人了吧。

木:如果當時的我沒有照遊戲規則玩,我現在也沒有資格在這裡說這些屁話。因為這個社會很偏見,是資格論的如果我今天念的是三流大學,沒有人想聽我討論第一志願的事情,想聽我點出制度的弊端,即使我可能有同樣的感觸。這麼一說,我也很感謝過去自己毫無想法盲目地靠分數填上清大。

心:如果依循著「成為體制中大贏家怪物」的慣性去努力,最後也許真的在體制中出類拔萃,但也犧牲掉太多屬於人可以享受的、更美好的事物了。但是我被困在自己的眼界裡,很難違抗那個慣性的暗示。我腦中「要成為怪物不可」的聲音還是太大聲了。如果能多見見一些真正的「人」,應該會驚覺自己原來也可以跟他們一樣,一樣不完美,一樣犯錯,一樣「失敗」,但還是可以很快樂。

木:問題是你根本看不出對方是不是怪物阿。今天你們可能都是一起死背考古題、照分數填上台大電機、努力修涼甜廢課拿GPA4.3直升研究所、嫁給高富帥並要小孩努力考上第一志願,不停努力往社會價值觀頂尖前進的人,只是一個有自覺到社會價值觀的扭曲,一個沒有吧?話又說回來,努力往社會價值觀前進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對就是了。

心:我同意你說的。沒有甚麼對與錯。只有痛苦與不痛苦,想不想解脫而已。

木:也許有人根本不覺得痛苦也說不定,有些人喜歡這種價值觀。

心:沒錯,我身邊就有很熟的朋友是這樣。他完全無法理解我的苦惱。

我以前會偷偷覺得那種人沒有在思考,但現在回想起來,那可能只是一種偏見。也許人家也想的一樣,只是他們的價值觀跟我相比,剛好更接近社會default值吧

木:我以前會偷偷覺得那種人沒有在思考,但現在回想起來,那可能只是一種偏見。也許人家也想的一樣,只是他們的價值觀跟我相比,剛好更接近社會default值吧

心:那種人在他的世界裡已經達到至臻完美的和平境界了。

木:那還真是不錯耶,感覺是大同世界。可以順著慣性發展,繼續鞭策每個人背書不求甚解,以進入全球TOP1的學校為目標,進入全球TOP1的公司為目標,真心享受著用薪水跟學歷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其實也沒什麼不好。

心:木那酸。

木:真的太酸了一點,但說實話就是這樣。

心:我們都想追求快樂。他們已經快樂了,也沒什麼理由要他們變得不快樂。

木:我覺得問題在於,有像我們這樣覺得不快樂的人存在,而社會發展應該以「讓每個人都可以不痛苦」為目標前進

心:的確。而且我覺得大部分人還是不快樂的,只是被某種強大的環境結構卡死了。

木:我心目中的世界是沒有第一志願的世界,每個學校只是各有特色,各有長處。例如藝術學院來到清大就變成科技藝術學院,或台大外文系是以文學為長、師大以教學為長、清大外文是以語言學文長,最好大家就往有興趣的目標前進,而不要被社會綁架了。

心: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狀態是,大家對自己第一志願都有完整的、背後的定義。就像你說的,根據特色選擇第一志願。第一志願是一個變數,裡面的值對每個人來說不盡相同,不會是無定義。不會像現在,第一志願成為某種根本性的存在,無法再被化約、再被詮釋成其他意義。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能自由的擁有自己的第一志願。(credit : unsplash)

第一志願是一個變數,裡面的值對每個人來說不盡相同,不會是無定義。不會像現在,第一志願成為某種根本性的存在,無法再被化約、再被詮釋成其他意義。

木:社會傾向抨擊他人的第一志願,如果你的第一志願與那個絕對的存在不同。考75級分就是要念醫學系啊,可以填醫學系為什麼不填?可以念台大為什麼不念?最好可以把自己的分數最大價值化無限趨近社會的第一志願就好了。

心:最近去實習,跟大我十歲的同事前輩聊天,發現他一路上坎坎坷坷,求學之路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也不是現在做的領域,但現在還是活的好好的(雖然要在上班通勤路上狂補現在工作需要的知識)。不禁感嘆,他那麼「失敗」,又那麼「成功」,讓我覺得很安慰。

追根究柢「第一志願」的存在也來源自大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木:每次聽到這種故事就會覺得很厲害,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樣。我覺得追根究柢「第一志願」的存在也來源自大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吧?高中時說要探索自己,如果只能確定自己的興趣是理工科的話,說探索出特定科系根本就是騙人的。

心:高中的興趣就是分數比較高的那些科目。

木:叫我們去研究課表什麼的,一個高中生怎麼可以理解晶體繞射、電子電路學、資料結構或熱力學他哪個比較有興趣?用想的就覺得荒謬。高中就要選系念四年,這方法到底哪個白癡想出來的?不過關於制度的弊案我又想開一個專題講的,感覺可以講很久。

心:是啊。下一集木那斯斯斯嘶嘶吼,標題是制度的弊端,請各位準時收看。我們下集再會。

木:那是什麼鬼啦,蛇嗎?感覺還是要總結一下。說了這麼多,其實起因是最近要升高中的表弟們放榜了,在選填志願的時候,即使自己不想承認,但還是推薦他們去念了所謂的第一志願。在這樣的體制下,這樣做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吧。

心:看到後人毫無懸念的重蹈我們的覆轍,真是滋味無窮。的確沒有甚麼好辦法了。

木:我想到嚴一在跟Selfpick的影片中說到學弟問他該不該念醫學系時,即使自己不想成為「第一志願」的推手,但也說不出「就算你不念醫學系也一定會過得更好」這種話

心:我們沒辦法推翻體制的浪潮,我們大概只能盡力當學弟妹的朋友,盡力讓他們相信自己也可以「不成為一個怪獸」的同時少一點罪惡感跟擔憂。雖然很難就是了。

木:但我覺得自己過得不怎麼樣,沒什麼成就。這個社會很殘酷,想鼓勵學弟妹還要講資格的,我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所以我說的話大概也沒什麼說服力就是了,我想學弟妹聽到也不會被鼓勵到吧。

成功的人太少了,他們的心得不適用大部分的人。他們成功的途徑,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苦難吧。我們就當我們的失敗榜樣吧。

心:成功的人太少了,他們的心得不適用大部分的人。他們成功的途徑,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苦難吧。我們就當我們的失敗榜樣吧。那些很失敗也很成功的榜樣。像落魄到在上班途中惡補知識還是頑強求生的失敗者一樣。唉。

木:我曾在這篇文章中說過自己的故事,很多人跟我說他被激勵了。但其實我很怕別人這麼說因為我覺得自己過得不好,我怕他們因為我的故事而不順著社會的慣性走,而過的不好。

心:木那斯不用擔心,他們如果做出跟你類似的選擇,那一定是他們認為現況很糟,適合一搏。而且做決定的是他們,你只是讓他們看見了一條不同的路,要不要選,還是他們自己要負責。

木:你這麼說我就寬心多了。說到底,會來找「你」聊這個話題一方面是知道你對這一定很有感觸,但也有一點成分是因為你的學歷,人們都想知道「台大電機」的高材生有什麼對體制的反抗想說。這麼一想,是不是又有點可悲?

心:我覺得你真的找對人了。因為我不是真正過得很好的高材生,真正過得很好的高材生可能沒興趣聊這些吧。

木:像你那些對社會毫無抱怨的人生勝利組朋友們。

心:那種人還是偏少,只是剛好被我遇到一個。我想其他人還是有他們的困擾的。

木:也是,我想其他人應該也看不出你和我的困擾。平常這種話說出來,只會被身邊的人拍拍說:「你想太多了啦!」或是「沒這麼誇張吧!」之類的。

心:「我比你更慘好不好!」這種最討厭,哈。

木:我還有好多抱怨可以跟你說,那表示我們還有好多集可以推出哦。

心:下一集木那斯斯斯斯嘶嘶吼,feat.某人。

木:你是固定班底耶。

心:下一集見,想個比這個快樂一點的題目吧。

木:但我聊完不覺得悲觀,反而覺得舒坦很多。希望認真讀完的人們也這樣想,當初會想把這些話寫出來,就是希望那些被說「我比你慘好不好」知道不是只有你這樣想。

心:糾結學子,有你有我。你不是一個人。

木:你不是一個人。

(完)

你不是一個人。 (credit : unsplash)

|幕後花絮|

木:好像說太多了。而且你本來要問「你覺得讀第一志願的其他價值是什麼?」結果一直被我往後放哈哈哈哈哈。
心:就猴要衣裝,沐猴而官(?亂用
木:猴要女裝。
心:其實第一志願附近應該很多吃的(嗎
木:哪裡,不是成大最好吃嗎?(會不會被戰死
心:哈哈。實驗最難吃
木:真的來唸實驗又念清交又去園區工作,極大人生失敗組,一輩子沒看過新竹以外的風景,以為全世界的美術館都跟新竹美術館一樣小。
心:竹北的人大概只看過大英美術館(博物館?)沒逛過新竹美術館。
木:博物館。為什麼?因為他們很有錢嗎?很多人去了也看不懂,只是想拍照而已。
心:關心里刺激難吃又貴美食產業蓬勃發展。觀心裏好像不是竹北對不對。
木:這個考試不會考所以我不知道。(完美展現讀書機器)
心:完美分類腦內硬碟到有價值的記憶上。
心:我記憶體快滿了,要休眠一下。
木:我也是,早睡早起皮膚好,可惜已經來不及了,明天睡到自然醒好了。
心:可惡,明天要實習。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支持我們寫更多這類的內容,請幫我按下面的「拍手」👏 拍 1-5   下:表示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有意思。
👏 拍 6-10 下:表示你支持這系列,希望我們繼續寫下去。
👏 拍 11-20 下:表示你很贊同我們的觀點,也很支持這系列的企劃。
👏 拍 20下以上:表示你已經迫不及待看到下一篇了,我們也會為了你盡快生出來的~~

--

--

Munus Shih

木那斯,清大工程科學系 → Parsons 設計與科技研究所⚡⚡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分享和聊天 💫持續專注學習設計/工程中 🌌 http://munusshih.tumblr.com/